共建绿色生态 · 共推绿色发展
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-张希良先生发表主旨演讲:双碳目标与碳市场建设
发布时间:2023 Sep 08

为什么中国要建立碳市场,特别是在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,它的重要性是什么?

如果要进行低碳转型,还不能靠市场自动实现,因为存在市场适应的问题,需要有政府推动它。我国有很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,我分了两类。一是大政策,比如节能法,可再生能源法,包括为了碳达峰,国务院成立了一些1+N政策体系,为什么是大政策,提出了一些要求,指出了一些方向,也提出了一些措施。这些措施和要求离每一个消费者,在座的每一个人,离企业相聚稍微远一点。二是政策工具,为每一个企业改变行为提供一些激励,这就是所谓的政策供给。有能效标准,节能补贴,可再生电力固定电价等等。总体来说,我国过去20年,能源转型,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好,取决于这样的政策。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,要实现碳达峰,谈话碳中和,这样的政策还不够,还需要一些新的政策创新,碳定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新的政策。

我自己理解,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基础性的政策工具。这个定位应该是非常高的,为什么是一个基础性的政策工具?凭什么这样讲?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的看法。不管是碳排放的强度控制还是总量特别,特别将来要碳中和,都需要控制碳排放的总量,特别是碳排放控制的一些轨迹,就需要一个抓手。首先是控制重点行业排放的主要抓手,也是宏观地方碳排放的主要抓手。这个图是我国建立全国碳市场覆盖的主要行业,发电行业、工业行业,按照现在的门槛,按照现在规定的覆盖范围,中国的碳市场对这两个行业,发电、工业这两个行业多少可以通过碳市场进行管理,90%以上这两个行业加起来的排放,可以通过碳市场进行管理。这两个行业在我国碳排放中的比例大概是80%,全国碳市场管住大概八千多家企业,就管住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%。我们未来这些碳排放控制,欧盟分了两类政策。一类碳市场,一类是非碳市场。碳市场通过一些设计,希望它发挥多大的功能,为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还有强度控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,同时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各个地方,应该也成为一个地方控制碳排放总量的一个有效的抓手。

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激励机制。过去没有碳价,企业可以随便排放,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时候,也不考虑碳的含量。有了碳价以后,会在整个经济体里面传导,会影响企业中间的投入,比如燃料,原料,如果燃料和原料含碳量高,意味着成本增加,也改变了企业的决策。比如消费者买衣服,如果产品碳足迹高,最终体现在价格会增高,也会让消费者选择更低碳的产品,如果没有碳价,就不会发生。我国喊生产方式转变,生活方式转变,喊了好多年,并不理想,很重要的就是缺少一个有利的动态激励机制,这就是碳价。另外要实现碳达峰,特别碳中和,需要很多的一些低碳的零碳甚至负碳技术,这些技术的创新,以后的投资,也需要一个碳价格来进行引领。从两个方面来讲,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。我们要实现碳中和首先经济要转型,未来到2060年的时候,我国哪些产业增加得快,哪些产业要降低,这是非常重要的,涉及到经济转型的一些问题。这个转型也需要一些激励,也会促进产业经济低碳的转型。

除了能源转型以外,以实现碳中和,还需要一些更加新的技术,比如CCUS技术,碳中和托底的技术,如果没有碳价,企业和民间就不会支持这样的技术研发。

今天交易所的代表都来了,这个很好,他们最深刻,理解的最清楚,全国碳市场的设计,我本人也比较深入的参与了这方面工作,我的体会最深。主要是有几个试点碳市场经验和教训总结,适合我国的国情才行。比如要面对的问题,跟欧美不一样,首先排放的部门不一样,发电和工业行业大概占到70%以上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,碳排放没有到绝对下降的角度,还没有碳达峰。我国电力市场,热力市场,还没有完全的价格信号的传导机制,电力供给端和消费端怎么样分担减排责任,不能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实现,在碳市场设计的必须必须充分考虑。

我国八大行业,20个主要子行业,现在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,没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,欧盟虽然叫碳市场,但是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纳入进去了。门槛现在是1万吨标准煤,按照现在的覆盖范围和门槛,大概全国碳市场控制8千家企业,碳排放量大概70万吨。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0%以上。

总量设计的时候,中国的碳市场没有总量,实际是不对的,中国也是有总量的,总量只不过不是一个固定的总量,和经济增长和产业增长是挂钩的,有一定灵活性的总量。还有配额分配,主要是以基准法为主,开始的阶段是以免费发放为主,重庆现在也进行了有偿竞买的实践,重庆的碳交易这两年有很大的进步,发改委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上,我也领导也讲还需要改进,最近这两年我们有很大进展,我非常高兴。

我国碳总量有一定灵活性,核心要素就是基准线,将来把基准值一公布,实际非常透明了,企业可以按照这个基准值,按照份额分配方法来算。在政策里面有三种政策工具,一是行业基准线,提出了行业碳排放的标准,里面有补贴和税收的含义,做得差的企业配额不够,就要去买,做到鼓励先进的作用。我国基准是核心。

国家行业基准确定的总体原则,我总结了24字方针,鼓励先进,惩戒落后,循序渐渐,先宽后严,目标导向,综合平衡。我们的基准不是随意的,是经过国家碳减排目标是密切相关的,如果目标越来越严了,肯定基准也会越来越严,综合平衡是什么意思?主要是综合碳市场是多行业,不是多个行业,各个行业怎么进行平衡,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。

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表现,我总结起来有几点。一是中国特色碳市场制度得到了检验,二是碳市场履约率超过99%。三是过半数企业参与了交易。四是市场运行平稳,碳价符合预期。这里面的一些制度都建立起来了,一些基础设施也建立起来了。这里面给出的价格,大概是55到60元人民币,我自己感觉和国家减排目标相对应,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。

全国碳市场发展未来展望,十四五期间需要做的一些工作,就是近期需要做的一些工作,夯实碳市场运行和监管的法律基础,健全数据质量监管体系,增强数据监管能力,扩大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行为。引入配额有偿分配机制,增加交易主体类型,货币市场参与度,重启自愿碳市场,探索与绿色市场的协作。

中期就是到2030年的时候,需要做的事情,实现对八大高能耗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全覆盖,管控7500多家企业,发电行业应有相当比例的配额采用有偿竞卖方式,引入配额期贷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,2030年可能有一些金融衍生品会出来,深化与绿电市场的协作。远期,2035年的时候,我国碳市场基本看起来和欧盟比较相似了,更加融合,我国的碳市场对全球的碳市场建设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,我就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,供大家参考,谢谢大家。

主办单位
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
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(拟)
协办单位
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(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)
重庆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
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农文旅文化服务工作委员会
重庆市低碳协会
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
承办单位
重庆市西部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
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
扫码关注我们
联系我们
  • 重庆市渝北区金山路18号国宾城11幢13-1
法律声明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
重庆弘博会展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2007682号-1
微信
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
关注我们
商家
参展申请
观众
参观申请
置顶
距离开展 N
关注我们